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 弘道讲堂 >  道门生活

[来源: 周信堂 | 作者:刘道长读书笔记 | 日期: 2016-11-02 ]

读书笔记 | 修行者的智慧(五)


掌控自己的意识,做自己“心”的主人

共同拥有一种实际智慧的根基,针对现实关系来管理我们心理状态,避免所有会令我们产生痛苦和不满的过度行为。东西方的哲学思辨在这一点的看法是相同的。

今天心理学在提出任何实际应用的想法,以及所谓内在平静的指导之前,只是知识性现象的研究。而在修行中是要寻找到一种方法,使我们在面对外在状况,以及生命中的不幸和自己的情欲时,能尽量减低自己的脆弱。

修行者通过内省发觉,每一刹那的意识来自和物体的接触,因而引发一种知觉,在感觉上是连续的。但就算是现在这一刹那中,意识也不以一个独立而独特的个体存在。它只不过是一种流动,一种连续状态,是短暂刹那所组成,而非个别独立存在。知觉虽然是由物体所引发,但它终究是由心所建构起来的。我们觉知一个物体是否具吸引力,关键并不在于物体本身,而在我们如何感受它。

屏幕快照 2016-11-02 下午1.15.47.png

一件美丽的物品中,没有任何固有的特质可以让心得到什么好处,在一个丑陋的物体中也没有什么可以伤害我们心的。如果人类消失了,现象界不一定会跟着一起消失,但是人类所认知的世界就再也没有存在的根基。其他生命所认知的世界会继续存在。经典的例子“一个美女对她的爱人而言,是喜悦;而对于狼而言,则是一顿美餐。”

如果物体能够“定义”自己,拥有固有的特质,同时又独立于能观察它的主体之外,那每一个人应该都能以同样的方式来觉知它。这就是万物的原始纯净状态,这个状态并不被“矮化”,而当我们认识了它,它也不会因此而得到“进步”。我们能够改变的,就是我们对事物本性的观感。

在这转变的大架构之下,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来感觉这个世界,重新发现个人和现象的真实本性。它让我们不那么受生命高低起伏的影响,因为我们不但能够更“哲理性”地接受这些起伏,甚至能欢喜地接受,让困难和成功同时成为修行中快速进步的催化剂。这绝不是退出世界,而是去了解它的本性。不是扭头不去看痛苦,而是寻找治疗方法,再去超越它。

屏幕快照 2016-11-02 下午1.15.57.png

除了心本身,没有一样东西能够让我们知道心的究竟本质。如果内省作为一种修行方法被抛弃,那是因为使用它的人没有适当的工具来进行实验。这像一个人用一个不稳定的电表来测电,最后得到的结论是“电是无法测量的”一样。

我们通过静虑和分析来探索知觉,就会不再相信它们的具体性,同时也会停止对这种具体性的执着。就像“朋友”或“敌人”这两种概念之间不具有恒久的相对性。像一块冰溶化在水中一样,我们可以把世界视为连续转化的过程,永无止境的变化,同时是非实存的。我们甚至可以在现象中辨认出一种无限的纯净。这是一种内在单纯的境界,一种清晰的心性和觉性。用这种不同的方式来看世界,会创造出非常大的差别。